戲劇、音樂、曲藝、舞蹈……疫情期間,山東網絡文藝志愿服務持續通過網絡,為廣大人民群眾送上精神食糧。
據統計,截至2月28日上午9:30,山東網絡文藝志愿服務活動涵蓋戲劇、音樂、曲藝、舞蹈、雜技、美術、書法、攝影、電影、電視、民間文藝等藝術門類,參與該活動的各級文藝志愿者311人,抖音活動話題視頻上傳676個,播放達 152.8萬次。
與此同時,各市、企業文聯、各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縣(市、區)的文藝志愿者們紛紛行動,將持續推出系列以“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為主題,以網絡直播、短視頻、作品圖片展示為主要形式的公益課堂、文藝表演、展覽展示、文藝評論等志愿服務活動,向全社會傳播藝術,傳遞溫暖。
廣西桂林:《印象·劉三姐》
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實景演出”,由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任總導演,國家一級編劇梅帥元任總策劃、制作人,王潮歌、樊躍加盟,歷時三年半制作而成。通過宏偉壯闊的漓江山水實景,將“劉三姐”的故事配合山歌、民俗風情的演繹,呈現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北京:《功夫傳奇》
一部以中國功夫為主,融入舞蹈、音樂、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的舞臺劇,展現了小和尚純一曲折、艱辛的成長歷程。劇中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我國武功的超凡技能,充分顯示了武僧們的英雄氣概和無往而不勝的中華民族精神。
福建武夷山:《印象·大紅袍》
武夷山是一個以旅游和茶葉為支柱產業的勝地。《印象·大紅袍》打破了武夷山固有的形象與審美,突出故事性和參與性。一群茶農講訴茶帶來的幸福和感悟,觀眾也在品茶之間感受武夷茶史,真正做到“溪邊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從古栽”。
湖南張家界:《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
一臺以高山奇峰為舞臺背景,以山澗峽谷為表演舞臺的山水實景演出。故事取材于湖南傳統花鼓戲《劉海砍樵》,宏大而絢麗的視覺特效令人驚嘆,恢宏壯觀的場景令人震撼。
西藏拉薩:《文成公主》
星空為幕,山川為景,藏文化經典史詩巨作《文成公主》實景劇是以拉薩自然山川為背景,在高原圣域的璀璨星空下,還原大唐文成公主與吐蕃王松贊干布和親的歷史畫面,再現了文成公主歷經艱險的漫漫征途和曲折起伏的心路歷程,傳唱了漢藏和美的動人史詩。
山西平遙:《又見平遙》
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的平遙是晉商的重要發祥地。大型實景體驗劇《又見平遙》就在這樣一座氤氳著華夏文明和三晉歷史的古鎮里上演,講述著趙家同興公鏢局的血脈傳奇。該劇在一個彰顯古鎮世代變遷的迷宮般室內劇場里上演,觀眾邊走邊看,與演員互動。
浙江杭州:《宋城千古情》
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是杭州宋城景區的靈魂,用先進的聲、光、電科技手段和舞臺機械,以出其不意的呈現方式演繹了良渚古人的艱辛、宋皇宮的輝煌、岳家軍的慘烈、梁祝和白蛇許仙的千古絕唱表現的淋漓盡致,帶給觀眾視覺體驗和心靈震撼。
云南麗江:《麗水金沙》
以舞蹈詩畫的形式,薈萃了麗江奇山異水孕育的獨特滇西北高原民族文化氣象、亙古絕麗的古納西王國的文化寶藏,擇取麗江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全方位地展現了麗江獨特而博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河南登封:《禪宗少林·音樂大典》
由譚盾提綱藝術總監和音樂原創,梅帥元制作,易中天、釋永信顧問,黃豆豆編導,陣容強大,實力空前。演出通過春夏秋冬的景觀變化,直指心性的佛樂禪音,奏響了一曲中岳嵩山的輝煌交響。
江西井岡山:《井岡山》
寧靜的夜晚,被一聲槍響打破,被押解的老百姓與革命者從四面八方匯聚到舞臺中央,在一陣密集的槍聲與頻閃的燈光中倒下。4000多平方米的巨幅紅綢演化成鋪天蓋地的血海,隨著“國際歌”響起,紅綢隨風向空中飄揚,直向天際線飄落,直徑30米的巨大的黨徽呈現,《井岡山》向觀眾展現了1927年那一段永不磨滅的歷史記憶。
河北承德:《鼎盛王朝·康熙大典》
以承德獨特的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為創作基礎,汲取康乾盛世時期的歷史脈絡與皇家文化元素,讓觀眾真實體驗康熙大帝從修建避暑山莊到確立華夏版圖的宏大歷史故事。
陜西西安:《長恨歌》
以白居易傳世名篇《長恨歌》為藍本,充分展示了大唐盛世的恢宏氣象和千古絕唱的愛情傳奇,將歷史故事與實景演出相結合,重現1300多年前華清宮里那段感人肺腑的李楊愛情故事。
江西鷹潭:《尋夢龍虎山》
劇情緊扣“神仙地,逍遙游”這一主題,著重展現“千古名岳,道都仙山”的仙境風光,突出表現龍虎山丹山碧水的旖旎風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古越民族留下的千古之謎,格外引人入勝。
03-06